close

今天,我看了一本書名为《鄉音考古:採集•行為•民俗•演祭》,作者是張吉安。這書名給你的第一感覺是怎樣?會覺得無趣吧?今天下午,我妹妹因覺得這本書的封面不錯,便隨手拿起書翻看裏面的內容,她的第一反應是,你看這種書嗎?有什麽好看的哦?她的反應,我不覺得驚奇,也沒覺得不妥,因為確實是很少人會對這課題產生興趣,我也很好奇我當初為何會從圖書館借這本書,或許也是因為封面及裏面的圖片吸引了我。

 

其實,這本書沒想像中那樣令人覺得乏味,不會讓人看了幾頁就有丟向一邊的那種衝動。我越看,對這課題越有興趣,開始深思,現在的年輕一輩(也即是包括我這年代的人)慢慢的遺忘了古跡,甚至對鄉音覺得陌生。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,正是如此,對鄉音是什麽,毫不認識。這也難怪,因為不停環繞我們身邊的,就只存在著現今最流行的音樂、時尚、科技等,對在這之前的一切,沒人提起、沒人說過,我們又怎知呢?事實卻是如此,沒人對遺忘的古跡會有任何的興趣,就算有,也只是對表面的觀賞,有誰會真正的去發掘、瞭解它們呢?

 

正如我是客家人,但是一句客家話都不會聽、不會講,這因何故?是因為那句“多講華語,少說方言”革命造成的嗎?我又在推卸責任了。看了這書,發現問題已經存在,我也開始擔心,擔心馬來西亞鄉音的失傳;擔心方言正的會因此失傳;擔心各籍貫的戲劇、草根音樂、京曲等的消失。

 

這本書真的值得一看,因為會讓我瞭解更多馬來西亞華人的事蹟,馬來西亞各籍貫的歷史、民謠、樂譜等;也讓我發覺原來我對于我一直居住的地方、生長的地方是多么的不熟悉,多么得陌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月"聲"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